2016/5/27

工業4.0這麼廣,到底可以做什麼?

很多人有這個疑問,工業4.0是一個很大的框架,那麼一個企業可以做什麼?我指的是企業藉由「工業4.0」可以達成的目標或成果? 我覺得可以由工業4.0基本的三個整合面向來思考。

首先是生命週期的整合面 (SYStem Lifecycle Management, SYSLM)


產品由研發、銷售、生產、交貨到服務,一路上可以收集到很多的資料,透過這些資料的分析可以改善產品的設計、生產...等。例如:透過生產過程資料的分析改善生產方式,提高良率降低成本。抑或是收集產品服務維修、與消費者互動的資訊,改善產品,例如小米的UI改善。

其次則是IT/OT的整合


如何把業務作業流程與現場製造執行怎麼串連起來,讓接單、生產能夠即時化,改善供應鏈的反應速度與彈性。這個議題比較傳統,還是跟過去ERP、APS、MES等等有相關。不過因為資訊科技的進步,有機會可以透過較新的商業分析工具與技術來改善。所以這也是一個可以探討的方向。

最後則是生態系統的整合


工業4.0相當強調為客戶打造獨特的產品或服務,所以跟客戶協同作業是相當的重要。如果僅僅是接單生產,沒有辦法與客戶有深入的互動與協同作業,將沒有辦法提高黏著性留住客戶。而相對的,為了供應鏈的效率與彈性,也必須與供應商協同,讓供應商一同發揮彈性與效率,透過生態鏈的方式來服務客戶。

透過這三個面向來思考,企業應該可以找到一些短、中、長期的目標,逐漸來實現工業4.0。

沒有留言:

建置智慧企業的挑戰:問題與資料的考量

智慧企業的精髓在於如何運用資料回答問題 (決策與行動)。因為機器學習、大數據...等等變成顯學之後,很多企業投入資源學習、鼓勵員工學習相關技術,然後要求員工內部提案或是找外部廠商、顧問來討論、聽取案例,期望找到智慧企業的銀子彈 (silver bullet),甚至採購一些軟體...